最近是端午節假期,不少遊客到澳門旅遊。而每逢節假日,關口,旅遊景點都人滿為患,澳門的旅遊承載力問題,就會重新引起社會的關注。
逢年過節客滿為患 承載力受關注
澳門近年致力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來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伴隨而來的城市承載力問題一直都是坊間討論的熱點。根據統計局數字顯示,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訪澳旅客人次均超過3000萬大關,而每逢節假日就會出現遊客大軍壓境的”盛況”。
自由行漸成主流 景點分流初見效
儘管旅遊局預計到2025年每年訪澳旅客將會達到4000萬人次,但有旅遊業界認為現在的旅遊消費模式有所改變,自由行逐漸成為主流,而旅客的體驗亦不再局限於景區範圍,旅遊景點的分流已經收到一定成效。
旅遊發展新契機 促經濟適度多元
旅遊局在日前舉辦的”促進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聯委會”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就討論了粵港澳大灣區、港珠澳大橋、遊艇自由行等14個議題項目,並和內地相關部門達成了共識,在年內將會落實多個旅遊新項目,希望藉此推動本澳旅遊業能多元發展。
胡景光:建議遊客錯峰來澳舒緩通關壓力 開拓旅遊新方向吸引高端客
目前澳門的承載力,去到哪個程度,相信各位市民也有親身體驗。無論是公交係統,抑或住宅密度,都構成一定的負荷問題。
澳亞衛視 綜合報道
原文地址:http://www.imastv.com/news/macau/comment/2017-5-29/news_content_165385.shtml
月別アーカイブ: 2017年6月
繽紛五月,鳥語花香,綻放夏日激情。 傳統節日中,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節日—端午節是“知名度”最大的一個節日。因為有了名人故事的加入而具備了更深厚的人文底蘊,也就更深入人心。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龍舟與粽子也是我們表達對屈原“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猶未悔”之愛國操守的樸素情感寄託。端午節無疑就是這樣的精神文化座標。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洗禮,仍然散發著耀眼光芒。
槐夏蔭濃,榴花似火,端午習俗已經伴隨著中國的歷史持續了兩千餘年,國人對於平安、健康、吉祥的嚮往,對於忠臣、孝子美好品格的推崇,也逐漸融入端午節的各種活動,端午儀式與精神血肉相溶,代代相傳,化為中華文化不變的基因。弘揚愛國愛民,頌揚執著奉獻。萬傾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端午節穿越千年仍生機勃發,它浪漫的詩情之美和昂揚的愛國情懷,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可貴的人文底蘊。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習俗、物產多樣,早期端午活動多就地取材,各有特色。五月端午,一個已有數千年曆史的傳統節日,不管時代怎麼變遷,它的內涵和儀式感其實一直也在變化,但,人們有意識採取各種措施、舉行各種活動,驅毒避邪,祈求健康、豐收。綠色的艾草,五彩的絲線,人們在自家門上或屋內插上艾葉或者菖蒲“。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讓記憶纏繞著五彩的絲線,嚮往健康平安。
影響最大的、最流行的,當屬龍舟競渡,粽葉飄香。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個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粽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粽。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粽子中。波光瀲灩,笑語喧嘩,賽龍舟的群體活動,江中一艘艘爭上游的龍舟,赤裸著上身的結實的漢子們,用肌肉賁張的雙臂劃著龍舟,喊著號子,伴隨著急促的鼓聲奮勇爭先,那種激烈的競爭和年輕氣息撲面而來,岸邊的群眾震天的加油聲,總是伴隨著第一艘龍舟到達後的歡呼結束,洋溢的喜悅。不僅舒展四肢、強健體魄、以避病害,而且強化群體協作、增強群體凝聚力之意。龍舟競渡源於江南,也以江南為最盛,後人多以紀念春秋時的伍子胥、戰國時的屈原、東漢時投江救父的孝女曹娥作為人文來源,其中以紀念屈原最為人所知。
如今,2006年5月,端午作為中國傳統節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則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端午當會繼續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一如這平淡的歌謠,綿綿不絕。愛國愛民情懷成為一種崇高激勵,一種純真操守。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必將鼓舞著後人,繼續前行——中華民族必將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