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減重膳食在臨床實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針對每一位肥胖癥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膳食方案是至關關鍵的,因為不同患者的代謝狀態和身體狀況差異巨大,同一種膳食方案並不能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這就需要臨床營養醫師充分發揮其專業作用,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包括但不限於分析其基礎代謝率、活動量、飲食習慣、合並疾病等多種因素,然後基於這些數據精心設計出一套適合該患者的營養膳食方案。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在實施減重計劃的過程中,必須強調平穩有序地降低體重,切忌追求快速減重而采取不科學、不健康(比如有些人騙你們盲目生酮之類)的方法,因為體重的急劇波動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近年來,多項臨床研究表明,體重的反復波動或快速變化與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增加密切相關,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甚至可能導致壽命縮短。
肥胖癥的病因復雜,其幹預治療手段多樣,包括:心理幹預、運動幹預、臨床營養治療、藥物治療等。
《指南》指出,對於肥胖癥的診斷和治療,應當積極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臨床營養治療是肥胖癥綜合治療的基礎療法,其核心內容分為四步,即營養篩查及評估、幹預、監測、營養教育與管理。
醫學減重膳食是為了滿足肥胖癥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減重需求而采取的調整營養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飲食、高蛋白飲食、輕斷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等方式。
今年10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這是國內首部肥胖多學科診療的權威指南。
一、我國肥胖癥患病率持續上升趨勢顯著,這一現象不僅體現在成年人群體中,而且在青少年兒童乃至嬰幼兒群體中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充分表明了我國在生活方式轉變、飲食結構變化以及運動量減少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指南》詳細分析了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患病率持續攀升的現狀。數據顯示,成年人的肥胖癥患病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6.4%,這個數字背後意味著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肥胖患者,顯示出我國肥胖問題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關鍵階段。
在6至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情況同樣不容樂觀,超重率高達11.1%,肥胖癥的患病率也達到了7.9%,表明青少年群體的體重管理問題同樣嚴峻。而6歲以下的兒童中,超重率為6.8%,肥胖癥患病率為3.6%,雖然相較於青少年和成年人略有下降,但也顯示出在兒童早期就已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面臨著體重失衡的問題。
以上數據揭示了我國肥胖癥防控工作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改革與優化。
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加大對健康飲食和合理運動方式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學校應加強體育教育,保證學生每天都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家庭也要承擔起健康教育責任,培養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從產業引導、食品標簽規范等方面為遏制肥胖癥患病率持續上升提供有力支持。
我國人群肥胖癥的流行病學特征呈現以下特點: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比例,均高於女性;
②男性肥胖癥患病率在35~39歲達到峰值,而女性則為70~74歲;
③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北方地區普遍高於南方地區;
④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較高,男性則相反。
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體重指數是評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標準,計算方式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國成年人群的標準:
低體重狀態:BMI<18.5kg/㎡
正常體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癥:BMI≥28kg/㎡
腰圍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標,基於我國成年人群特點和健康風險評估,正常腰圍定義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圍>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診斷為中心性肥胖。
根據有關行業標準,對於7歲以下兒童,可以性別年齡別BMI的標準差作為評價方法;對於6~18歲學齡兒童青少年,可以性別年齡別BMI作為篩查超重與肥胖標準,並與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篩查標準接軌。
三·如何科學減肥?
作為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癥已成為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如何科學減肥?《指南》明確了肥胖癥的治療原則,指出:
①肥胖癥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蓄積在體內過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癥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
②減重過程中需關註脫水、肌少癥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建議每3~6個月對減重效果和代謝指標進行評估。
汗馬糖(Hamer Candy)-效果、服用方法、副作用、哪裡買
③減重目標應進行分層設:對於大多數超重和輕度肥胖癥患者,可設定為在3~6個月之內至少將體重降低5%~15%並維持
對於中、重度肥胖癥患者則可設定更高的減重目標。
必要的時候,請到營養科、內分泌科尋求正規醫師和營養師的幫助,而不是盲目的跟著網上的一些營銷號去餓自己或者吃代餐。有其他代謝慢性病的人士,請保證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健康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