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攝護腺位於盆腔深處,處膀胱的下端,對膀胱的“氣化水液、滲濕化濁”的生理功能亦有影響。其雖不屬於“腑臟”但功能卻類似腑。其分泌的攝護腺液是jing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有“精腑”之說。
攝護腺炎之所以纏綿難愈,究其原因,多是因患上此病之後,其心情抑鬱長期不舒,而致肝失疏泄,氣機失和,氣不行則血不通,而致肝經氣血瘀閉,與濕相合,更加纏綿。正如元代醫傢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記載:“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而《靈樞·經脈》中記載:“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從毛之際……上內廉,循股陰,入毛中,抵小腹”。因此,若肝失疏泄,則可致小腹部位出現一系列病候或加重小腹部的已有病候。中醫認為,本病之病位在膀胱。病多虛實夾雜,與肝、腎關系尤為密切。
針對此類患者,其基本病機為“腎氣不足,肝失疏泄,氣化不利,濕濁內生,久為瘀熱”。在治療上以補腎調肝、化氣行水為主,兼顧疏肝、補脾、調補陰陽。
曾遇一位孫姓患者,時年37歲,職業為司機。主訴尿頻、尿急,會陰部脹痛一年有餘。
據了解,患者因出車經常憋尿,自一年前感覺尿頻、尿急、會陰部不適,西醫檢查診斷為攝護腺炎。幾天前與傢人發生爭吵後,癥狀加重,心情鬱悶,夜間出現遺jing,觀其舌淡苔薄黃,脈弦細。
中醫診斷:精濁,辨證為腎氣不足,肝失疏泄,氣化不利;治以補腎調肝,化氣行水。處方:生地黃、山茱萸、當歸、知母、懷牛膝、黃柏、淮山藥、土茯苓、澤瀉、柴胡、肉桂、丹皮、生甘草,水煎服。
服藥二十劑後復診,自訴尿頻、尿急癥狀明顯緩解,會陰仍有脹痛,睡眠尚可,延用前方,將土茯苓改為茯苓,加橘核,繼服十五劑,諸癥基本消失,予以續服復診方十劑加以鞏固。囑其舒暢情志,避免久坐,少食辛辣之物。
本例患者因工作勞累,加之與傢人發生爭吵,情志不舒而在此出現癥狀反復,方藥以柴胡疏肝理氣、暢達氣機;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藥補脾以運中土亦能固腎;山茱萸滋補肝陰;同時澤瀉利濕而瀉腎濁;牡丹皮清瀉虛熱;土茯苓加強滲濕之功;當歸、懷牛膝活血通絡;甘草緩急調和諸藥;黃柏以清熱除濕;知母滋腎水而育陰;肉桂反佐助陽,俾陰得陽化,則膀胱氣化出焉,而小便自然通利。諸藥合用,陰陽得調,肝氣得舒,濕濁得下,標本兼治而疾患得除。本次分享到此結束,如有疑問,敬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