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心理因素導致我們失眠?
心理因素為何導致失眠呢?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感情中樞”,當受到刺激時,它就興奮起來,發信號給覺醒中樞,抑制睡眠中樞的工作,人就睡不著覺,於是出現了失眠。喜怒哀樂、悲情恐懼、七情六欲,任何一種情緒的失控都會引起失眠。
心理因素可以說是引起失眠最重要的原因,但也是最不被重視的原因。心理因素可導致失眠,反過來,失眠又會影響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況,如此走入怪圈,形成惡性循環。在長期失眠者中,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有心理因素的原因。
負面情緒。過於興奮,睡前情緒高昂,情緒激動,難以入睡;人在生氣時,特別是大怒時,常常難以入睡;人處在焦慮狀態,心緒不寧,雜念重生,影響入睡;緊張情緒使人的情緒波動很大,難以入睡,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參加重大考試、面試或結婚前一晚,容易發生入睡困難。
怕失眠心理。許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待性焦慮”,晚上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或是盡力去讓自己快入睡,結果適得其反。
人的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興奮和抑制兩個過程。白天時腦細胞處於興奮狀態,工作一天後就需要休整,進入抑制狀態和睡眠,待休整一夜後又自然轉為清醒。
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相互協調,交替形成周而復始的睡眠節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腦細胞的興奮過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就越興奮,故而就更加失眠。
怕做夢。不少失眠癥患者不能正確看待做夢,認為做夢是睡眠不好的表現,對身體有害,有人甚至認為多夢就是失眠。這種錯誤觀念往往使人焦慮,從而導致失眠癥。
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擔心睡過頭誤事,因而常出現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網站管理員,由於上夜班(夜裡12點上班),常於晚7時睡覺,因害怕遲到,睡得不踏實,常常隻能睡一到兩個小時就被驚醒,久之便形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晉升、考試結果、職稱評定、官司宣判快要公佈前,往往也處於期待興奮狀態,難以入睡。
童年創傷心理。有的人由於童年是受到喪失父母、恐嚇、重罰。霸凌等創傷而感到害怕,出現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但成年期後,因為受到某種類似兒童時期的創傷性刺激,常會使被壓抑的潛意識的童年性創傷心理反應再現,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
(寫文章不易,如果喜歡,請關註+點贊+評論,謝謝支持;如果不喜歡,請關註+評論,慢慢改進。盡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給各位叩首拜謝!您的態度就是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