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書有香氣,文字有靈氣,放一本於床頭,淡淡的氣質盈眸,使心安寧。邂逅一本好書,邂逅一段傾心文字,恰如邂逅一位元知己。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曾寫道:“惟書有色,豔於西子;惟文有華,秀於百卉”。“色”與“華”讀著就讓人浮想聯翩,有著絲綢般的質地,觸摸柔軟;有四季暈染的花香之氣,淡濃恰好;從頭至尾,細細閱讀,有虛有實,裡面裝著世間萬物,一點一滴彙聚江河流水。
借莊子言:“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靜伏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用在書與文字上,以虛入靜,似打開一面鏡子,飽滿我們的思維精神,開闊我們的視野,熟知而後理,洞察自然,反觀自我,得明心而見性。
歷代大文學家,數之不盡,文風各一,雅俗相加迪士尼美語 評價。著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喜好讀書藏書,更是一代著名的女詞人,其中有一典故“賭書潑茶”是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妻在一次烹茶時對賦比賽,不小心將茶水灑了一身,於是便有了賭書潑茶的千古佳話。
清朝大詞人納蘭容若為思念亡妻盧氏,有感趙氏夫婦的琴瑟和鳴,寫下“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卻是淒美的《浣溪沙》。人生的種種情感,被我們記載於書頁中,一字一句,看似尋常,卻藏著歲月走過的太多喜怒哀樂。
好的書與文字是百讀不厭的。正如宋.蘇軾在《送安驚落第詩》裡這樣寫道:“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裡的“讀”與“思”運用恰好。蘇軾在“讀”的基礎上,強調了“思”字的重要性。一個“讀”字,我們可喻為讀人,從讀初到讀熟,而後思,融合於人情交際上的感悟,便知其人是否可深交。人生的很多場合,包括職場,人情上的交際,很多時候存在一個“利”字的左右,於是,太多時的友情僅限於表面,各自保留著暗心思。而深交者,仿若一本好書,可遇而不可求。
人生是一本書,入至小煙火,穿過市井,行至職場,落到飲食深處,一些生計,一絲柴米油鹽,一場奔波,一個微笑,這些看似尋常,這些看似帶點俗味,卻是如此的穩妥與踏實。俗,多好,帶著真實的味道,把人生的繁瑣真誠演繹,風路過,雨路過,在一季秋色裡收穫、刪繁,與歲月化干戈為玉帛,安靜做好自己。
好的文字,是歲月的感悟,是人生積累厚重的底蘊,那些筆鋒轉處,有些清淡如水,那是光陰磨礪後的贈予,是深深懂得,更是感恩去處世。
塵世行走,浮躁左右,能夠擱置一刻的閑時光,賭書潑茶,與書對賦,暢飲一室乾坤,幽深處,聞之聲有色,落筆皆成文。
宋真宗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國際學校玉”更為極致,可謂勵學,在當時重武而輕讀書的時代,耕耘一粒深厚種子,改革,推廣,樹立了文學風氣。宋真宗的《勵學篇》問世,至今天下學者沉迷,傳承了幾千年。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愛讀詩書,有《陸羽棄佛從文》之著,為了能夠得到智積禪師同意他下山讀書,用心鑽研茶道,最後打動了禪師,才會在後來寫下《茶經》名著,為中國的茶藝文化貢獻巨大。
書可修身養性,文可養心養肺。當你工作與生活累了,那就停下腳步,不要只想著名利,讓自己看看書,寫寫字,安靜下來,于身,於心,相信都是最好的歸屬。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孤清,或許會聞到一絲滄寒的味道,然,生命的情感色彩,卻是可以自己來慢慢修整添滿。一筆胭脂色,一硯丹青,一切能順應于自然,都是最美的陪伴。這世間,心靈最好的港灣,是豐富中昇華至安寧,于山長水遠下,細細品味,莫過悅人不如悅己,花月靜好。
每天,習慣早醒,給自己兩個小時的空間,通常會練習一下毛筆或書寫一段文字。喜歡這早晨只屬於自己的兩個多小時,拋開喧囂,沒有人打擾,很安靜。一個人的字,寫舊了,寫薄了,回頭看時,都是歲月給予的情味,這種情味就如此時的美好秋日,花草收斂了,不若張揚,舒適而清歡,蘊涵季節帶來的厚重。正如雪小禪所言:“每個寫作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孤獨——這是好文字必要的質地。”
人生,你一定要一種自己喜歡到骨子裡的情趣,這種情趣是一種精神層次上的安頓,和他人無關,你無需驚天動地去演繹,它是你面對自己最從容的一種姿態,讓你活得充實而充溢著內涵。
時光的洪流,山水相逢萬千,世事無Pretty Renew 冷靜期常,人情寡薄,在未知的路上,我們不知下一站會什麼時候停,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現世,各種誘惑穿梭左右,一個人,若做到修花剪枝的習慣,內心自會保持一份平淡的小歡喜。
我愛書,愛文字,更愛世俗,愛這生活的瑣碎,它是生存的根本,只需從平凡中去體味,體味日出日落,體味聽雨聽風,而後從俗塵裡去感之生命活著的美好,日子就多一份自在而踏實。
人生如書,是大量閱讀後的刪繁就簡,取其精華,抵達初心之路,是佛性的慈悲,是從容,是一份淡中的恬靜。